为什么总提“三皇五帝”?先搞懂基本定义

咱们从小听“自从盘古开天地,三皇五帝到如今”,但真要问起三皇五帝指的是哪三皇哪五帝,很多人立马卡壳。其实这事在史学界也没百分百定论,主要因为先秦文献记载五花八门。不过别慌,咱们今天就按流传最广的版本,把这些人祖级大佬的名单和事迹理清楚。

  • 三皇常见组合:伏羲、女娲、神农
  • 五帝常见组合: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尧、舜
  • 另有版本把燧人氏列入三皇,少昊加入五帝

三皇名单里的“钉子户”

说到三皇,伏羲和神农基本是铁打的人选。伏羲被称作“人文初祖”,传说他干了这几件大事:

人物主要贡献
伏羲创八卦、制嫁娶、教渔猎
女娲炼石补天、抟土造人
神农尝百草、制耒耜、兴农业

女娲在《楚辞》里就稳坐三皇交椅,特别是她补天造人的传说,简直是中国版创世神话。而神农氏这个农业专家,在《周易》等典籍里存在感爆棚。有些文献把燧人氏(钻木取火那位)顶掉女娲,这就看出古人对“文明起源”的定义差异了。

三皇五帝指的是哪三皇哪五帝?一文讲清上古传说核心  第1张

五帝阵容里的权力更替

五帝的名单变动更大,不过司马迁在《史记》里盖章的版本最权威:

  • 黄帝:干翻蚩尤,统一华夏
  • 颛顼:搞宗教改革,绝地天通
  • 帝喾:天文历法专家
  • 尧:禅让制开创者
  • 舜:孝道代言人

这里有个冷知识:孔子整理的《五帝德》把少昊加进来了,而《帝王世纪》又换成黄帝直接传位给孙子颛顼。可见连古人都没完全统一意见,咱们记住主流说法就行。

名单背后的文明密码

仔细看这些上古领袖的功绩,能发现华夏文明的成长轨迹:

  • 从渔猎采集(伏羲)到农耕文明(神农)
  • 从部落混战(黄帝战蚩尤)到国家雏形(尧舜禅让)
  • 从自然崇拜(女娲补天)到礼制萌芽(颛顼绝地天通)

特别是黄帝时期仓颉造字、嫘祖养蚕这些传说,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的技术爆炸。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晚期(约5000年前)确实出现了丝织品和文字雏形,跟传说时间线基本吻合。

现代人为什么要知道这些?

可能有朋友会问:这些上古传说跟咱们现在有毛关系?这里说三个硬核理由:

  1. 所有华人自称“炎黄子孙”,根源就在黄帝炎帝传说
  2. 故宫三大殿取名“太和”“中和”“保和”,源头是尧舜的治国理念
  3. 中医至今尊神农为本草祖师,屠呦呦获诺奖时还专门提过

更别说二十四节气、阴阳五行这些传统文化元素,根子都扎在三皇五帝时期。下次看古装剧听到“尧天舜日”,至少知道这是在夸太平盛世了。

参考文献

本文部分内容参考:
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(中华书局点校本)
《古史辨》第七册(上海古籍出版社)
2021年河南双槐树遗址考古简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