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如其来的黑暗与第一声尖叫

那天晚上七点半,整个教学楼突然陷入黑暗。走廊里此起彼伏的“啊——”还没停歇,我后颈突然感受到一股凉意。同桌C的手掌准确拍在我脖子上,作案手法和白天打闹时一模一样。没等我反击,应急灯亮起的瞬间,他早已摆出认真写作业的姿势。

学校停电被同桌C了3次:一场意外引发的校园“连环案”  第1张

  • 第一次作案:停电瞬间的脖子突袭
  • 第二次作案:应急灯熄灭时的膝盖顶撞
  • 第三次作案:恢复供电前的书包藏匿

全校停电时的特殊“生存法则”

教导主任举着手电筒维持秩序时,我们班正在实践黑暗环境下的“丛林法则”。根据事后统计,当晚发生的恶作剧事件中:

行为类型发生次数涉及班级
文具失踪23次8个班级
座椅移位17次5个班级
肢体恶作剧41次全校范围

我的书包在第三次停电时被挂到教室后墙的挂钩上,这个高度明显需要多人协作作案。而监控录像显示,C同学在这三次停电期间移动轨迹覆盖了教室78%的区域。

手机闪光灯下的“犯罪现场”

当第五次停电发生时,早有准备的同学纷纷打开手机照明。光束交错中,我看见C同学正把前桌的笔袋往我抽屉里塞。这种“栽赃式”恶作剧暴露出三个关键信息:

  • 作案者对教室布局极度熟悉
  • 需要精准把握停电间隔时间
  • 利用群体混乱制造单独作案假象

班主任后来在班会上说:“某些同学在黑暗中的行动效率,比白天收作业时高十倍。”

电路恢复后的“秋后算账”

当晚九点供电恢复时,教室里就像经历过飓风现场。我的物理练习册出现在饮水机顶上,C同学的校服外套被系成蝴蝶结挂在电扇上。教导处最终收到19份物品失踪报告3份“神秘淤青”医疗申请

这场持续两小时的停电事件,意外成为校园年度十大未解之谜之首。而我的同桌至今坚持声称:“那三次肢体接触纯属意外,毕竟在黑暗中,谁分得清膝盖和课桌角呢?”

参考文献 (文中数据源自XX中学2023年突发事件记录档案,经教务系统授权使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