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笼虾饺背后的百年江湖

推开八仙饭店的雕花木门,扑面而来的不只是蒸点心的白雾,还有一股子说不清的岁月感。老茶客们总爱念叨:“这里的虾饺皮比宣纸薄,馅料能照见人影。”这话不假——第三代主厨陈伯每天清晨四点准时开冰柜取虾,必须用珠江口凌晨两点到港的花竹虾,多放半个钟头鲜味就打了折。

菜单上找不到的隐藏款

熟客进门不用看菜单,直接冲着厨房喊一声:“照旧!”这时候灶台边的老师傅就会心一笑,从后厨端出古法炖奶挞。这个源自1920年的秘方,要用柴火烧出蜂窝煤的余温慢慢烘,挞皮才能酥得掉渣。新来的伙计想学这手艺?先跟着剥三个月虾壳再说。

八仙饭店:藏在老街烟火里的味道密码  第1张

  • 镇店三宝:手打牛肉丸(每颗摔打128次)
  • 季节限定:端午前15天的陈皮豆沙粽
  • 街坊特供:每日午市免费续盅的老火例汤

账房先生的小黑本传奇

收银台后面那本包浆的牛皮账簿,记录着半个世纪的市井风云。1978年的某页还留着铅笔写的“李生欠茶钱3角”,而这位李生现在已经是上市公司主席。“当年差点被追债的伙计吓跑单。”老爷子每次带孙子来饮茶都要把这故事翻出来说一遍。

年份大事件
1952首创双拼烧腊饭
1985台风天免费派粥三日
2003登上米其林必比登推介

霓虹灯下的新考题

如今的八仙饭店站在了十字路口。外卖平台天天派人来谈合作,可老师傅们坚持“叉烧放盒里焖半小时就废了”。少东家倒是搞起了短视频,镜头里九十岁的烧腊师傅用颤抖的手给乳猪刷蜜糖,这条视频意外收获百万点赞。老街坊看着既欣慰又担心:“可别把老味道拍成了网红流量啊。”

参考资料: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《西关食记》;2019年广州老字号协会调研报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