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网疯传的"春晚药"究竟是什么?

去年除夕夜,我在朋友圈写下"被春晚药放倒了!"的文案后,评论区瞬间炸锅。有人调侃说"你这症状至少得持续到元宵",还有人追问"这药哪买的?求链接!"其实啊,春晚药压根不是真药片,而是网友对那种被除夕夜氛围感染到"上头"状态的生动比喻。就像有人喝完酒会嗨,看春晚看到忘我境界时,全家大笑拍桌、手舞足蹈的模样,可不就像吃了神奇药丸?

当时全家人围在电视前,小品《年味大作战》里演员一跺脚,我直接从沙发上蹦起来模仿,连家里80岁的奶奶都举着汤匙打节拍,差点把饺子汤洒一地。这种集体亢奋的状态,被网友精准概括为"服用春晚药后的群体性狂欢"(引用自[自述吃了春晚药后有多疯狂:一场文化狂欢的极致体验_大地 ...](https://www.facetui.cn/zyzscl/7515.html))。

当"春晚药"遇上移动互联网

现在的除夕可不只是电视机前嗑瓜子这么简单。朋友圈里实时分享的节目截图、抖音上同步上传的模仿视频,就像给春晚药加了催化剂。去年我在家人怂恿下,用围巾当水袖来了段《只此青绿》模仿秀,发到短视频平台2小时就收获3万点赞。

更有趣的是云狂欢新玩法。当李谷一老师唱响《难忘今宵》时,家族微信群里七大姑八大姨开了群视频,隔着屏幕举杯相庆的场景,让远在海外留学的表妹都感慨"这哪是看春晚,分明是在吃3D环绕版的春晚药"(参考[自述吃了春晚药后有多疯狂引发热议,网友:这锅我能接 ...](http://www.magnettec.com/magnejc/53897.html))。

年度最魔幻的社交货币

你有没有发现?大年初一拜年时,"昨晚吃春晚药没?"成了比"吃饺子没"更流行的问候语。同事小王甚至开发出春晚药效测评表:能在魔术环节找出破绽的算"免疫体质";跟着戏曲联唱哼完全场的属"中度中毒";要是能边包饺子边跳《锦绣》舞步的,妥妥的"重症患者"。

更绝的是商家借势营销的骚操作。我家楼下火锅店推出"解药套餐"——看完春晚次日消费就送醒酒汤,老板理直气壮地说:"你们昨晚集体吃错药,今天不得来我这解毒?"

自述吃了春晚药后有多疯狂:一场跨越虚拟与现实的除夕狂欢  第1张

这剂文化良药的三大药效

要说春晚药最神奇之处,还在于它能让平时含蓄的中国人集体"放飞":

1. 时空穿梭机功效:60后跟着《霍元甲》主题曲比划拳脚,00后为虚拟偶像打call,三代人居然能在同一个节目里找到共鸣。就像网友@大橙子说的:"看爷爷给李玉刚伴舞时,我恍惚看到了他年轻时的模样"(源自[自述吃了春晚药后有多疯狂:我体验了疯狂的短暂幸福与失控 ...](https://www.bangq.cc/bqzx/jlmad.html))。

2. 社恐治愈属性:素不相识的网友在弹幕里互道新年快乐,家族群里潜水十年的二姑父突然发红包,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场景,都在春晚药催化下自然发生。

3. 记忆保鲜功能:你会发现,童年时全家围着暖炉看春晚的温馨,和现在边刷弹幕边视频拜年的热闹,在记忆深处同样鲜活。就像网友在超话里写的:"奶奶离世三年了,可每当《乡恋》响起,总觉得她还在摇椅里跟着哼唱"(引自[自述吃了春晚药后有多疯狂,网友:这绝对是新年的必备"神药 ...](https://www.myqswl.com/qszx/93352.html))。

写在最后:我们为何需要这剂"药"

在这个短视频充斥的时代,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春晚药?因为它能让我们暂时忘记职场KPI,忘记房贷车贷,集体进入一个纯粹快乐的能量场。当十二点钟声敲响时,不管你是西装革履的都市白领,还是工地挥汗的打工兄弟,都能在"5、4、3、2、1"的倒计时里,共享同频心跳。

所以别纠结这药有没有说明书了,毕竟老祖宗早就说过:"过年嘛,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!"准备好今年除夕再干一杯春晚药了吗?反正我和我家猫主子已经摆好姿势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