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“土味审美”撞上流量密码

最近朋友圈突然被某部网剧刷屏了,弹幕里满屏都在刷“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”。说实话,点开前我做了十分钟心理建设——毕竟谁看到这种词不会联想到某些“特殊类型片”?结果看了两集直接笑到捶床,这剧里男主扛着煤气罐追歹徒的场面,真·物理意义上的“又粗又猛”。

现在的国产剧可太懂观众了,服化道粗糙得像二十年前乡镇电视台拍的普法栏目剧,台词直白到把“老子今天就要办你”直接甩脸上。但恰恰是这种不加修饰的生猛,反而透着股土里土气的真实感。要知道在美颜滤镜当道的今天,敢把演员脸上的油光和村口理发店水准的造型怼到镜头前,本身就够“勇”了。

综艺导演们的“暴力美学”实验

把摄像机往某档新综艺现场一摆,活脱脱就是当代互联网审美的活体样本。二十个嘉宾在泥坑里抢道具,女明星口红花了还在蹦迪,男爱豆西装裤裂到屁股缝还坚持做游戏——这画面光是想想就够“又爽又黄”

但别说,观众就吃这套!某平台数据显示,越是这种透着尴尬又让人欲罢不能的段落,用户完播率越高。制作组深谙此道,每次都能精准卡在“要过线但不过审”的临界点。比如让男嘉宾湿身摔跤非要慢动作回放三遍,女团成员走光瞬间必有花瓣遮挡,这种游走边缘的小心思,反而成了最大卖点。

短视频里的“电子榨菜”经济学

现在刷五分钟短视频,至少能刷到三个打着“国产又粗又猛”tag的土味短剧。剧情全是霸道村姑爱上我、赘婿逆袭打脸全家这些爽文套路,特效五毛但拳拳到肉。别看评论区都在吐槽“俗到掉渣”,点赞量分分钟破百万。

有个做MCN的朋友给我算过账:拍都市职场剧单集成本至少20万,但农村题材短剧五万块能拍十集。布景?直接去县城家具城蹭场地;道具?问隔壁养猪场借;演员?从婚庆主持群里抓壮丁。成本压缩到极致的结果,就是内容猛得像二锅头——没什么层次感,但够烈够刺激。

广告商都在偷偷抄作业

最近连正经品牌都开始玩“土嗨风”了。某国产洗发水广告,硬是把去屑拍成了武林争霸,男主甩个头屑满天飞,女主拔剑就是一句“看老娘斩尽三千烦恼丝”。弹幕都在刷“又黄又爽”——虽然也不知道黄色到底体现在哪。

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,为什么总有人一边骂一边追?  第1张

营销总监私下跟我说,现在年轻消费者对过度包装的广告免疫了。反而是这种带着毛边感的创意,点击率能翻三倍。他们甚至在内部搞了个“土味指数”,要求每条视频必须包含至少三个网络热梗,两处剧情反转,以及一个让人脚趾抠地的尴尬名场面。

我们到底在为什么上头?

仔细想想,这些被贴上“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”标签的内容,本质上都在做同一件事:把现实中的压抑用最夸张的方式发泄出来。职场里唯唯诺诺的打工人,看到短剧里主角一巴掌甩在老板脸上时,那种代偿快感比喝十杯奶茶都带劲。

心理学家说这是“安全区内的冒险”,就像坐过山车时知道有安全带,才会放心尖叫。观众骂得越狠反而看得越起劲,因为大家心知肚明——较真你就输了,要的就是这种不带脑子的快乐。

所以下次再看到有人转发“土味神剧”,先别急着划走。说不定看两集之后,你也会在深夜两点发出“真香”的感叹。毕竟在这个精致过头的社会里,偶尔来点粗粝生猛的快乐,也算当代人的精神自救指南了。